学院新闻

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正文

马院金师风采

来源: 发表时间:2020-10-05 09:25:28字体大小:

 

金牌副教授王晶

王晶,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、副院长。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,山东高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成员,山东省高校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,山东省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山东省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理事。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。

近年来,共发表各级各类刊物的文章二十余篇,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二十余项。著作《廉德诠解》(第二作者)由方正出版社出版,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“文化十分”栏目对《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》进行了专题报道,多省市将其列为党员干部传统文化推荐阅读书目,入选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的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,该丛书评为山东省第三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论文《义利关系维度下的廉德呈现探究》发表于《广西社会科学》,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。主持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(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)项目“实践维度下的儒学修养论与高校德育变革”。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“以行统知:儒学生活化实践对高校德育的启示”。

 

金牌副教授迟晓静

迟晓静,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,博士研究生,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11年。主要教授了2门公共课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和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,4门选修课《近代宪政文化与台湾政治概论》《近代中国十大风云人物评析》《党的基本知识》和《中国传统家风十讲》,总课时数为6500,年均约650课时;完成3门选修课的课程建设工作;参与省级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”的建设;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“网络时代下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实效性探索”和教学研究项目“基于课堂教学的大学思政课生态师生关系构建研究”,均顺利结项;在此基础上,获得校级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推广项目立项;发表3篇教研论文《探索<中国近现代史纲要>课程建设》《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索——以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程为例》《师生生态平衡关系路径构建研究》。2011-2013年、2015-2017年获得“山东政法学院优秀教师”的荣誉称号。2018年获得“山东政法学院思政育人之星”荣誉称号。2019年获得“山东政法学院师德标兵”荣誉称号。2019、2020年获得“山东政法学院学生最喜爱的老师”。

发表文章10余篇,出版专著1本。其中5篇B类以上文章;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,其中两项为省级项目。主持山东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。2013年在山东政法学院第六届教师授课大赛中荣获三等奖。《台湾政党与台湾选举》课件获得2012年山东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,获得2012年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二等奖,获得教育部“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”高教文科组优秀奖。《新文化运动》课件获得2016年山东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。《践行“四讲四有”,做合格党员》课程获得2018年山东省高校精品党课三等奖。2014年荣获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优秀奖。

金牌讲师王光秀

王光秀,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、法学博士,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,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,先后讲授过讲授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《党的基本知识》《中国传统文化》等课程。2018年以《坚定信念 不忘初心 做合格共产党人》获得省高校精品党课一等奖,山东省“灯塔——党建在线”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竞赛选拔赛鼓励奖、2017年山东政法学院第十届教师授课大赛青年组三等奖、2018年山东政法学院第五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三等奖、2019年山东政法学院第六届微课程大赛三等奖。同时,出版专著《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新时代价值研究》,发表《论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》《生活世界视域下高校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》《试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》等多篇科研论文。

 

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7 SDUPSL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 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: 250014 E-mail:mkszyxy@sdupsl.edu.cn
鲁ICP备 10007285号